登录 注册
周汉,字大瀚,号一笔轩主,1950年生于扬州。1965年始先后拜亚明、宋文治、魏紫熙、吴白匋等为师,并得钱松嵒、陈从周、董欣宾等指授。1968年赴内蒙插队后到煤矿工作。1976年调扬州国画院,1980年调省国画院从事山水画创作及理论研究。江苏省国画院画家、理论家,学术编辑部编辑,中国美协敦煌创作中心创作委员,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自1981年始,理论文章《关于中国绘画造型观》、《一笔浅论》、《“抱石皴”的思维机制》、《略论林散之“水草”》等即陆续发表于报刊、收入文集和参加研讨会;作品参加国 ......
周汉的头像
查看详细
栏目:观点时间:2016-03-16 12:00
笔者以为,因写意中国画的技法群是有别于中国画其他技法群乃至其他画种的独特的技法群,故在中国绘画美学领域,制约写意画家进行创作时的心境与动作的“中国画写意创作状态法”应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考察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之所以冠以“写意”二字,乃是为了区别于“工笔”。...
查看详细
栏目:观点时间:2013-04-19 12:00
家父周邨生前曾两任江苏省文化局长,是一位博览群书且涉猎甚广而嗜书如命的人,同时他还在太平天国、《三国演义》版本及明清小说、戏曲研究等领域都颇有建树??因而也就自然成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傅抱石、钱松喦、亚明先生等创建江苏省国画院和“新金陵画派”(注26)时的主要支持者与协助组建者之一;而钱松喦先生还是他求学于无锡师范时的美术老师??这样也...
查看详细
栏目:观点时间:2012-09-16 12:00
“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这是出自西方现代派的一句名言。笔者则将其作为展示自己研创“线面结合‘散中锋’笔法”(见笔者组画“山魂水魄”图(注1));探求“中国画自由度”(注2)及“‘解衣盘礴(注3)—体验(注4)’(注5)法”;尝试表现方法的多样化以达“‘个展’像‘群展’”的展出效果;并升华为“绝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的座右铭。以下三...
查看详细
栏目:观点时间:2012-09-16 12:00
研究当代中国画的文化构成及中国画文化构成中东、西方文化的最佳契合点,是自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现代西方哲学、美学思潮对当代中国画的冲击所带来的新课题;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到21世纪中叶使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宏伟目标的提出更使它成为本世纪中国画的重大理论课题之一。...
查看详细
栏目:观点时间:2012-09-16 12:00
众所周知,树是山水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山水画教学的重中之重。画树则要求分出四歧(枝),也就是在平面的纸上表现出树干及树枝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向前;向后发展的姿态。比较起来,树干树枝向上下左右发展较易,但难办的是,山水画的创作和教学要求,在表现树的时候,树枝要在左右横出的同时还要有前后出枝。即画出其向前向后(向画面纵...
查看详细
栏目:观点时间:2012-08-16 12:00
...
查看详细
栏目:观点时间:2012-08-10 12:00
此近作七幅,一幅较小者系笔者参加“江苏省国画院2010年上海世博会小品展”(图27)之作;其余六幅“山魂水魄”组画则是为首届“胜似春光——2011江苏省国画院新春献礼·贺岁大展”而创作。余以为,此举标志着吾为之奋斗与求索数十载之山水画笔法——“线面结合之‘散中锋’笔法”(简称“散中锋”)已初见端倪。...
查看详细
栏目:观点时间:2006-03-16 12:00
中国绘画造型观是历代中国画家和理论家受中华民族独特的社会心理结构与历史文化背景影响而形成的造型观点。长期以来,线造型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中国绘画造型观,以其蕴含了深厚哲学美学内涵的独特表现形式而立于世界绘画艺术之林,并给近代西方绘画造型观的转变以一定的影响。而其自身朴素整体性思维的合理内核亦经演变、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且日趋与人类认识论...
查看详细
栏目:观点时间:2006-01-24 12:00
中国画的工具——毛笔和宣纸决定其创作时只能“加”不可“减”(挖补是另一回事)。既不同于铅笔画可用橡皮擦;也不像油画可用刮刀刮……由此决定中国画有一个对笔墨、描摹技法的从不熟练到熟练,从“必然”到“自由”的长期掌握过程。故中国画特别强调“熟能生巧”,用笔一巧,力度与味道等便可“生于笔下”,“小幅巨幛”也就“随意经营”(注3)了。故而笔者认为中...
查看详细
栏目:观点时间:1990-12-16 12:00
林散之先生聪慧好学,诗、书、画无所不精。尤其草书,更是终身为之迷恋,矢志不移,展纸吮毫,手不停挥,自云:“草书以大王(注2)为宗,释怀素(注3)为体,王觉斯(注4)为友,董思白(注5)、祝希圣(注6)为宾。”先生熔众长为一炉、集群美为一体,取精用宏,融会贯通,开草书之新篇。...